90后选择创业,到底是在选择成长还是自毁?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6-10-31

导读:说到创业,每个年轻人都充满激情。感觉只要我离开公司,自己开一个,马上就是赚到猪头一样。不是开玩笑,真的好多职场混不好的人是这样的想法的。
  很负责任地说一句:你打工都打不好,你一定会成为创业大军里面的炮灰。
  这几天的创投圈最火话题不过的就是“神奇百货”的走下神台事件了,95后的创业梦说破碎就破碎,就像一出快进了的戏剧,轰动的开场又落寞的消退,无数篇文章在分析着这部传奇的始末,似乎一时间大家好像都成了“件中人”。
  一个17岁的本来应该在读的小女孩,以为赚了几万块就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再读书了,以为赚钱原来就是这么轻松的事,以为社会就是自己想的这样简单,所以缀学,所以从商,所以经营不善,最后倒闭了。
  正常人的思维都知道,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,是必然有自己的优势和壁垒的,也就是如何进攻和防守。而在这位17岁的小姑娘的商业模式里面,看不到任何防守的可能性。
  一个没有任何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人去操作一家公司,这是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的情节吧,是那些整天幻想着“霸道总裁爱上我”的爱做梦的小女生才会YY出来的桥段吧,但讽刺的是17岁的王凯歆将它华丽丽的搬到了现实,同时也狠狠的摔惨在众人面前。
  很多小年轻想着创业,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赚钱太少了,说到创业,每个年轻人都充满激情。感觉只要我离开公司,自己开一个,马上就是赚到猪头一样。
  “白手起家就是梦,创业比就业更讲出身”这是所有鼓吹创业的人都不曾提到一点,但是也是所有和创业投资相关的人都公认的事实。当然,这里的出身并不只是说你的家庭门第背景。
  

乐童音乐的郭小寒在电台里拿着许巍的《两天》戏谑说当下:“我只有两天,一天用来A轮,一天用来B轮。”昨天正好刚刚看过一本书,是高原拍摄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乐的摄影集《把青春唱完》。面目清秀的窦唯、长发飘飘的高旗、海魂衫的何勇…那是属于中国摇滚的黄金年代。每张照片上都有一个年轻的影子在追问、或狂躁或迷茫或思考的身影。摇滚乐是那个年代年轻人探索的方式,而当下的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。
  创业是一件特别锻炼人的事情,没错。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执行力和学习能力,没错。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你能绕过新手引导直接打BOSS。
  我们不安于普通的生活方式,不屑于固定好的职业轨迹,不耽于安逸的生活环境,因为时势、因为梦想、因为哥们的一杯酒、因为想干点自己的事情的愿望翻身跳入这个浪潮,搅动着时代的脉搏。
  还有好多创业者的良好自我感觉来自于大学时期的事业——这类人一般在大学时期是外向交际型的。要么是在当届混的叱咤风云,要么是在大学时期开了个小买卖、小自媒体在学校里有着一番影响力。
  然后呢?然后拿着大学时期的运营数据包装了一份好看的BP 就出来找融资了。
  学生时代的产品不论是自媒体还是电商还是O2O,越是在自己的学校里受欢迎,在外面推广起来就越困难——因为在大学校园的这一亩三分地里,肯定也一定不止一家自媒体、一家电商。如果你能PK 掉其它本校团队在学校的小圈子里脱颖而出,那么必定是因为你做了很多深度个性化和本地强运营的工作。
  而这些,并不会成为你的产品打开校外门路的敲门砖。
  

创业是一件厚积薄发的事情,年轻还是要多学习,少看成功人士的心灵鸡汤,少看创业课,多学学实际的——写代码、做设计、画线框图,别老总想搞个大新闻。
  当施正荣创建的尚德企业在美国股市冲高到每股80美元的时候,他真的是站在人生事业的高峰,睥睨天下,可以说这一生应该荣华富贵不尽了,谁曾想2008年之后,突然市场形势逆转,尚德企业股价飞流直下,到2013年初竟然跌破1美元,成为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公司。
  人生往往并不如戏,因为多数人的人生变化是缓慢的、渐进的、但创业者的人生比戏剧还戏剧,你有可能一夜暴富,也有可能一贫如洗,具有经验的人尚且要承担失败的高风险,别说没有资历的年轻的创业者了,所以在做决定前,最好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,如果可以就去放手一搏,如果火候尚轻,不如继续沉淀几年吧,毕竟,创业不是一个念头就可以。